時間與金錢哪個重要?
過去學生時候尤其不用實習的大學生活,常常覺得自己很願意花一兩小時排一個新開幕的美食店,只為了他的買一送一或是其他折扣XD
但現在整天都在為了課業或工作奔波,能夠自己運用的時間真的變得好少。
更赤裸的是,也不能任意妄為不用工作。因為還是必須養活自己。
對我來說,似乎年級(或年紀)越大真的會越來越在乎時間成本。
曾經我很想向大部分的同學去兼職家教。但想了又想又覺得好像複習國中高中的考試內容帶給我實質的幫助不大。
因此後來還是取消了念頭,想著拿一樣的時間去充實自己,考多益、讀我愛的書單、寫部落格等等好像真的更有意義。
為什麼要學習投資?
如果是受薪階級(就是當別人員工領別人的薪水),基本上薪資固定。除非去當業務,可能才有機會高報酬(但相對也高風險)。
內勤的話則比較沒有漲幅
講者也鼓勵大學期間建立投資策略,投資圈的門很窄
四個為什麼要學習投資?
算是四個當頭棒喝,現在的大環境真的對受薪階級很不友善。
- 勞資環境越來越惡化
- 勞力密集逐漸給了外籍移工
- 好好讀書、投資理財學習
- 只有靠創業或投資才可能買房
仔細想想,大部分的人都知道未來勢必到一定年紀會退休,
說到「退休」,會聯想到什麼?
聯想到自己不用工作?環遊世界?好好休息?有時間發展自己的興趣?
可能你我都有這般的想像吧,好似退休就是不用工作任意的使用完整的時間。
唯有提升理財能力才能提早財務自由與退休目標。
然而,仔細追究這樣的前提是什麼?
我覺得其實「退休」是建立在「財務自由」的前提之下。
便是不用工作也能有穩定的金錢供應,以至於可以好枕無憂的休息從事自己想做的事。
尤其看了《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帶講到現金流的概念,
很多打工或是上班基本上都是以「時間」換金錢的方式。
我們每個人的生命有限,即便不眠不休的工作,可能仍然無法達到我們理想的生活。
仍然會花了大部分時間在「工作」。
你也有曾經因為時間成本的顧慮,而放棄掉原先的念頭嗎?
只能說時薪的工作往往是以時間成本為代價,有時候不仿思考一下長遠而言,這真的是好的作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