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象與騎象人

  • 是什麼讓你不幸福?

1. 情感觸發效應似乎與「潛意識」有異曲同工之妙,在一項心理學實驗中,發現儘管平時不認為對特別種族或是見解有偏見,但潛意識中卻早已有了答案,而這正是我們心裡那頭大象所為。

2. 負面傾向:事情本質沒有所謂好壞,一切都是大腦的解讀在作祟。通常會尋求心理師關照的人一大類是渴望學會放鬆,另一部分則是需要讓自己緊繃起來的人。

3. 基因遺傳:書中舉了一些科學驗證,同卵雙胞胎確實比同性異卵雙胞胎性格上更為相似,即便出生後被帶到不同環境成長本質的性格如害怕、卻弱的特質也會相似。

  • 改變情感型態的三種方式:

1. 靜坐

 「靜坐就是要改變自動化思考過程,馴服你心中的大象。一旦你解除心中的依戀,就表示你馴服了你心中的大象。」

這裡提到的心裡依戀就像在賭桌盤一樣,越耽溺其中越無法抽身、越沉越深。

 

2. 認知療法

憂鬱的人常深陷負面情緒中,不外乎是對於事件延伸的個人化腦補、過度概括事實、武斷地主觀推斷。

憂鬱的人之所以憂鬱便是因為落在這個惡性循環中。因為過度延伸惡化事情的發展、又將他自然地延伸到其他事情上產生諸多扭曲事實本質的負面想法。
認知療法辨識。

也是目前心理治療上經常對於憂鬱個案調整情緒「自動化」的一個方式,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認知行為療法」。

 

3. 百憂解(藥物治療)

「人生取決於我們自己如何看,而我們的人生就像是自己心裡創造出來的產物。只有在我們了解自我分裂而非體的(象與騎象人),了解人有不同負面情緒傾向以及不同情感型態後,這樣的說法才能真的幫助到我們面對人生。」

--> 百憂解與認知行為療法最大的不同?

即便停止治療後,認知行為練就的是「馴服大象」的能力,因此即便停止治療,效果能較百憂解來得長久。
 

  • 是什麼讓我們虛偽?

作者藉一些實驗觀察出人的本質是存在有相對的自私。我們常「先做判斷,再編造說詞」卻渾不自知。

每個人的有個為自己的辯護的潛意識,能夠找到對己方有力的論點來陳述也許客觀上未必完全正確或是掩蓋部分資訊推論。

例如常愛喝咖啡的人,若提到研究指出咖啡左右身體健康的壞處,比起未喝咖啡的人來得更容易質疑這樣的解過而在潛意識中巧妙避開了自己不願相信的事實。

 

更多細節歡迎可以購買實體書來看:)

《象與騎象人》

圖片來源:博客來網站

It's nothing that upset us. It's our judgement about things.

arrow
arrow

    河芮Cla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